肖建国大使就涉疆、涉港问题在东帝汶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2019-09-04 20:15

  9月4日,驻东帝汶大使肖建国在东最大报纸《帝汶邮报》发表题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取得进展》的英文署名文章。文中强调,中国不接受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做法。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处理好涉疆、涉港问题。全文译文如下:

  今年9月9~27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2届会议将在日内瓦召开。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7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人权事业发展,谱写了人权进步的宏大篇章。

  我们成功解决了近14亿中国人民温饱问题,帮助8亿多人口脱贫,培养超过4亿人口的中等收入群体,承诺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是最大的人权工程,也是最好的人权故事。我们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34岁,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我们大幅提高了人民受教育水平,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高等教育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始终保持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依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等各项权益,确保人人得享人权,一个都不能少。国际权威民调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具活力、人民满意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发展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

  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东帝汶恢复独立17年来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国家获得了和平发展机会,但据联合国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仍有超过4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近半数的5岁以下儿童长期营养不良,大量家庭每年面临食物短缺,东帝汶的减贫工作任重道远。中国是东帝汶的好朋友、好伙伴,愿同包括东帝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减贫经验,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为沿线国家提供切实可行的共同发展方案,为全球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人权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促进和保护人权是个动态的历史进程。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传承和基本国情,决定了各国必须走适合自己特点的人权发展道路,在不同的阶段确定优先发展方向和重点。“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中国欢迎一切积极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但决不接受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人权问题不能政治化,不能双重标准。当前,个别西方国家热衷炒作涉疆、涉港等议题,甚至罔顾事实,干涉中国司法主权和内政,对中国的民族、宗教、司法等问题进行无端指责。事实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法采取包括设立教培中心在内的一系列反恐和去极端化举措,极大扭转了新疆安全形势,得到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过去3年来,新疆没有发生过暴恐事件,民众生活和平、稳定和和睦。当前香港事态也是暴力活动而非和平游行,已从单纯的反送中条例游行演变成要搞“颜色革命”,是香港个别人勾结外国势力企图颠覆特区合法政府,挑战中央政府权威,动摇香港“一国两制”的宪制根基。当前香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止暴制乱、恢复秩序。香港局势不稳定,普通民众就遭殃。总而言之,新疆、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他们也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自己处理好。

  人民对美好稳定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几十年来,中国人权事业的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根据自身国情,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之路。中国将一如既往在本国法律框架内,在符合中国国情的范围内保护和推动人权发展,并秉持平等、相互尊重和诚信的态度与国际社会开展人权对话与合作。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